按照《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的规定,继承纠纷适用3年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
按照《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的规定,继承纠纷适用3年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继承纠纷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起算点的确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是知道继承开始的事实;
二是知道自己为继承人;
三是知道标的物或代位物属于遗产;
四是知道自己的继承权被其他人侵害的事实。继承开始的事实、知道自己是继承人、知道标的物属于遗产都比较好确定,但是“知道自己的继承权被其他人侵害的事实”就没那么好确定了,那么何种情况方视为权利被侵犯,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呢?我们认为,真实继承人自知道遗产占有人的行为使遗产上的权利发生变动时起计算诉讼时效,遗产权利发生变动包括对遗产进行处分、变更登记、变更使用方式、对不动产遗产进行改建、扩建或者推倒重建等。
2.如无特殊情况,最长保护期限不超过20年;
3.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这条规定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应用的比较少。
遗产
4.析产案件不适用诉讼时效
2016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的通知》第二十五条:“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未分割,各继承人均未表示放弃继承,依据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应视为均已接受继承,遗产属各继承人共同共有;当事人诉请享有继承权、主张分割遗产的纠纷案件,应参照共有财产分割的原则,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发生争执后,协商不成的,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应当在3年内,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