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级的官媒发声了,996和007错了吗?这就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我们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一、公司和员工并不画等号
无论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即便号'...
最近中央级的官媒发声了,996和007错了吗?这就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我们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一、公司和员工并不画等号
无论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即便号称工人才是企业主人的国有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也不画等号。企业对客户的服务可以996、007,但是员工上班不能996、007,这就是区别。
我记得有些企业产品的特性,必须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以前就有“人停车不停”诸如此类的做法。于是,四班三运转的模式就出来了。就是把所有工人分成4个班,3个班倒班,1个班休息。这样的话,生产不会停下来,但是人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每个人都是8小时工作,然后还能有休息天。
但是这种做法被996和007模糊了,变成了生产不能停,人也不能停。以“工作需要”为名,行盘剥工人之实。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大量发生过。在美国的芝加哥街头还为此发生过工人大罢工。大罢工虽然被镇压,但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节日,就是五一劳动节。
200多年前的已经烂掉的东西,在我们这里被首富捧为“福报”了,真好。还有一群人在后面追捧,更好了。看来经济发展可以快速起飞,但是人的思想意识无法快速起飞,还是需要一代一代慢慢进化才行。毕竟人家在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还留着辫子。而我们剪掉辫子也才100年刚出头。
二、管理的退步
把企业盈利的希望寄托在使劲降低员工待遇的基础上,这样的企业基本不会发展得很好。毕竟连地铁司机都快要失业的时代里,能替代人工的技术和手段太多了。不采用技术手段来降低人工使用,而是通过降低员工待遇、盘剥员工来获取利益,说明这个企业的技术已经落后,早就没了市场竞争力。
这可能就造成恶性循环,一面劳动生产率低下,一面市场竞争力落后。劳动生产率越低,越要盘剥工人,越盘剥工人,劳动生产率越低,最终除了被淘汰真的没太多的出路。劳动密集型企业早晚被技术手段取代,即便是服务业也一样,通过机器人、AI技术、大数据等等,基础型服务首先会被取代,然后是一些专业型服务也会部分被取代。
那么,大量工作岗位被取代,劳动力会过剩吗?是不是就是企业有底气说“996是福报”的原因呢?毕竟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了。在我看来,劳动力市场最多是结构性矛盾,而不会是全面的供大于求。新需求会不断产生,并且这些需求会供不应求。被淘汰的产能,落后的技术,会有供大于求,这就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要去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原地等着,怨天尤人。
当年我们批判“羊吃人”,其实现在的技术进步不就是当年的“羊”吗?那么还要不要进步了?撇开那些意识形态的束缚,单纯地看待经济问题,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劳动合同
三、延退和技术进步
旧的岗位在缩减,显然对年纪大的人来说更不利。以目前中国的退休政策,无论是什么所有制企业里退休的,一旦到了领养老金的时候,就等于都被国家接手了。等于都“进入”了国企。
所以,延退后,个人可能会拿到更多的养老金这一点被忽视了,但是延退后现实中更难就业这点就被放大了。这也是很多人强烈反对延退的原因。毕竟现实生活中真的能做到活到老学到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在学校毕业后就懒得再去认真读书了。即便有些培训和考证,也主要是应付差事,真是为了增长见识,增长才干的,极少极少。知识结构老化,技能老化,从而观念老化,固步自封的成为大多数。总是以静态的视角来看待未来发展的,是大多数。
反对延退的,基本都是基于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恐惧。这其中的确有现实原因,但是不可否认,和大多数人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老化,也有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在说,希望国家录取公务员的时候,先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取消年龄限制。我觉得这个可以有。不能一面提倡企业取消年龄限制,一面自己还只招35岁以下的。说实话,招收公务员不要光从学校毕业生中招录,从有一定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中招录,可能更好些。
其实,我倒是建议,以后无论哪里招聘,凡是要求应聘者提供出生年月、性别、学历、婚育状况的,都算违法似乎更好些。至少很多人眼中的“民主灯塔”就有这种规定。有人要笑了,难道性别看名字看不出来嘛?以中国人的取名方式,虽然绝大多数人是能看得出来,但是也不排除有人的确看不出来,甚至看倒了也有。
取消了996,取消了各种歧视,然后再来谈延退问题,这样大家才能放宽心。这个问题才能达成共识。否则这个问题可能还会继续出现在十五五规划中。